个贷不良处置逻辑重塑:告别“死磕”催收 开启“短跑”模式
中国证券报·2025-08-21 04:17
不良资产转让短期化趋势 - 不良贷款加权平均逾期天数显著缩短至211.63天 远低于行业常见的1000天以上逾期周期 [1] - 多家机构出现超短期逾期转让案例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项目逾期133.22天 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项目逾期186天 [1] - 消费金融公司同步缩短处置周期 南银法巴消金项目逾期142天 中银消金部分项目逾期仅93天 [2] 资产转让结构变化 - 批量个人业务向短账龄项目倾斜 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增长 [2] - 未诉讼资产数量显著上升 蚂蚁消金最新项目未诉讼比例达100% 涉及161,023笔贷款 [2] - 2025年一季度逾期1年以下资产平均折扣率12.6% 显著高于5年以上账龄资产的1.8%折扣率 [3] 机构处置动机分析 - 通过快速出表降低不良贷款率 缓解内部指标压力并加速资金回流 [3] - 规避冗长诉讼流程 实现坏账即时变现与使用效率最大化 [3][6] - 节省催收环节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个人贷款具有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借款人分散等特点 [4] 行业生态演变 - 地方AMC成为受让批量个人业务主力军 提供多元化处置方式包括本金减免等灵活方案 [5][6] - 资产转让成为零售不良处置主要模式 解决自然人债务金额小/分散度高导致的传统催收效率低下问题 [6] - 业务试点范围有望扩大 抵押类资产可能纳入批量转让范畴 为按揭贷款处置提供新渠道 [7] 市场基础设施发展 - 银登中心将推进移动应用程序开发 提升资产盘活效率并增进跨行业交流 [7] - 市场参与度提升推动征信报送/档案移交/消保投诉处理等领域经验积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