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楼煤矿: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密码
齐鲁晚报·2025-08-21 05:32
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 创新实施"345"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打通人才培养全链条 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1] - 深推英才汇聚行动 成立企业内训师和英才名匠人才库 利用模拟设备及VR/AR技术开展沉浸式教学 举办网络竞课活动促进技术交流 [1] - 实行以技定薪行动 从一线选聘三个等级技能大师 分别享受矿副总师/正科/副科待遇 实行三年一选聘一年一考核机制 [1] 平台建设与资源投入 - 创建创新创效工作室平台 建成3个专业工作室 建立量化考核机制 常态化组织头脑风暴/课题攻关/匠心故事会/大师面对面活动 [1] - 建设技能培训实操站平台 利用生产岗点资源开展岗位练兵 年末考核评先 累计承办培训200余场次 培训职工5000余人次 [1] - 构建网络培训云模式平台 创新互联网+培训路径 将云培训深度融入考核全流程形成闭环体系 [1] - 打造多维育才新阵地平台 建成蓝翎筑梦高技能人才培育阵地 配备培训器材60余套 覆盖采/掘/机/运/通等专业领域 [1] 培训载体与激励机制 - 开设蓄能提质课堂载体 依托周三大讲堂组织学习七新内容 结合督查与每周一考强化警示教育 [2] - 建立对标竞进机制载体 选派业务骨干外出交流 搭建内部结对平台 遴选技术能手参与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 [2] - 实施薪火相传工程载体 组建名师团队与青年职工结对 奖励提升徒弟技能等级的师父 [2] - 开展创客领航活动载体 推行四技五小两比活动 建立创新成果激励和转化机制 保障职工平等享受成果转化收益 [2] - 设立比武练兵竞赛载体 设定比武练兵季 组织各专业比武 支持基层单位开展多频次小规模技术比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