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减少“拍脑袋”式决策 公募基金雕琢多元配置业绩比较基准
中国证券报·2025-08-21 06:19

核心观点 - 公募行业在多资产组合产品中推行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化设定 以更好反映投资策略与风险收益特征 帮助投资者理解风险来源与收益驱动 并推动行业从传统股债二元配置向多元化全球化资产配置体系转型 [1][4][6] 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化趋势 - 8月以来新发FOF及"固收+"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覆盖资产类别显著增加 从传统股债二元扩展至A股、国内债券、港股、海外股票、商品、存款等六大类资产 [1][2] - 永赢元盈稳健多资产90天持有产品基准包含六类资产:70%国内债券(中债-综合指数) 10%A股(沪深300指数) 5%美股(标普500指数) 5%港股(恒生指数) 5%商品(黄金现货) 5%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2] - 兴证全球盈丰等FOF产品基准由五类资产构成 涵盖A股、债券、港股、海外股票及黄金 平安瑞和等"固收+"新品基准覆盖四类资产 [2][3] - 全市场3600多只FOF及"固收+"产品中已有三分之一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至少由三部分构成 [6] 精细化基准的作用 - 细化的基准更精准体现"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补充"投资逻辑 弥补传统股债二元基准对多元策略刻画不足的问题 [4] - 清晰的资产构成提升产品透明度 帮助投资者理解风险来源与收益驱动 建立合理预期 [4][5] - 为资产配置提供清晰约束框架 明确投资边界与风险敞口 强化投资纪律 减少随意配置 [4] - 支持更精准绩效归因 识别不同资产类别真实贡献 优化后续配置决策 [5] - 成为投资者与基金经理沟通桥梁 帮助投资者筛选适配产品 避免信息不对称 [5] 行业配置理念转型 - 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化反映资管行业从"选品专家"向"多元资产配置专家"转型 头部公募FOF团队积极推进此转变 [6] - 低利率背景下行业需从传统股债二元配置转向多元化全球化资产配置体系 以拓展收益来源 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平滑组合波动 [1][4][6] - 业绩比较基准从被动参考变为主动引导 成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抓手 推动投资目标从收益导向向风险适配转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