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追寻台胞抗日足迹”系列①)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21 07:28

台湾抗日历史背景 - 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启50年日本殖民时期 [1][2] - 台湾同胞持续进行抗日斗争 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传统 [1][2] 武装抗日斗争 - 乙未战争期间4个半月阵亡超过1.4万人 新北市盐寮海滨公园设有抗日纪念碑 [2][3] - 彰化县八卦山战役抗日义军血战三昼夜 壮烈成仁者达四五千人 [3] - 屏东县佳冬乡步月楼战役客家民众以木棍绑菜刀抵抗近两万日军 [3] - 苗栗事件 噍吧哖事件和雾社起义等抗争事件血染史册 [3] 非武装抗日形式 - 以蒋渭水为代表的台湾知识分子通过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文化协会和工农运动与日本殖民当局抗争 [3] -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立于2007年 包含30个抗日家族 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 [7] 大陆抗日参与 - 1937-1945年间共有5万多名台湾爱国志士回到大陆投身抗日 [5] - 李友邦1939年在浙江金华成立台湾义勇队 从42人发展到1945年的381人 成为台胞参加祖国抗日斗争中人数最多 活动范围最广的抗日团体 [5] - 台湾义勇队从事生产 情报 宣传和医疗等工作 台湾少年团同时成立 [5] 历史纪念与现状 - 台湾同胞在日本占据50年期间有65万多名慷慨赴死 [6] - 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政策 用"终战"代替抗战胜利 引发岛内舆论批评 [6] - 岛内通过纪念集会 座谈会和图片特展等方式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