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州解码生态补偿“青绿公式”
苏州日报·2025-08-21 08:31

生态修复项目与资金投入 - 东村村阴山岛连接线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由19家单位投入修复资金63486.5元用于场地清理、围网划分及设施增设 [2] - 消夏湾缓冲区一期后期维护项目由某家用电器企业投入修复资金107000元 [3] - 郑泾江东侧绿化提升项目由某污水处理企业投入修复资金391822元 [3] - 东村村补植复绿项目由7家单位投入修复资金57232.5元并种植树木80棵 [3] - 西山岛居山湾碳汇林项目由某混凝土公司通过种植117棵水杉完成替代性修复 [3] - 截至今年7月基地共落地79件修复案件涉及修复资金313.18万元 累计种植树木9000棵 放养鱼苗50000尾 新建新能源路灯75盏 维修蓝藻隔离带500米 整治水体3处及环境区域2处 [4] 生态补偿机制创新 - 全国首创"双向匹配+公证提存"生态损害赔偿模式 资金可提存至公证机构专户待项目库更新后激活 解决资金沉睡难题 [5] - 在长江岸线实施分阶段履约方案 使企业面对928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压力时现金流骤减 [6] - 针对小额赔偿推出"以劳代偿"方案 企业员工可通过环保宣教服务抵偿罚款 [8] - 建立"少年环保导师"制度 企业员工经培训后进入校园湿地课堂将赔偿转化为宣教 [8] 生态修复基地建设与成效 - 苏州市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为全省首个综合性基地 包含法治警示中心与科普交流中心 [2][3] - 苏州市生态资源公益修复基地占地900多亩为省内最大 提供碳汇林/增殖放流等五大功能区及劳务代偿替代方案 [5] - 张家港保税区/常熟市铜官山/太仓市沙溪镇等多地建成特色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 [4] - 太湖金墅港畔基地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 咖啡店和面馆成为网红打卡点 [5] 生态价值实现与政策支持 - 通过《苏州市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规划2035年30个保护地串联 同步拆除违建122万平方米并恢复湿地生态廊道194.6公里 [9] - 水环境"谁超标谁补偿"机制自2023年实施 收缴资金用于七浦塘/吴淞江等流域治理并改善水质 [9] - 苏州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建立以鸟类观测为核心的湿地考评体系 [8] - 形成"惩戒—修复—教育—预防"全链条机制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轮驱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