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模与产业增长 -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 [3] - 新增市场经营主体近10万家 累计达15.6万家 [3] - 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去年增长1.6倍 上半年同比增长23.8% [9] - 民用航空产业引进60余家配套企业 上半年航空航天产值同比增长52.9% [9] - 高端装备产业全年储能产值预计达300亿元 [9] - 数字经济产业规上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营收连续两年增长超40% [9] - 上半年实到外资10亿美元 增长1.5倍 [9] 制度创新与金融发展 - 累计形成首创性创新案例166个 其中全国首创79个 [3] - 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从2020年9家增至2024年17家 [3] - 700余家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落户 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20% [4] - 离岸贸易规模上半年达150.4亿美元 增长23.6% 占全市比重48.2% [5] - 国际再保险平台上半年登记保费607.2亿元 交易保费23.76亿元 [5] - 离岸贸易专营公司试点1个月完成业务22笔 跨境收支合计6.48亿元 [6] - 电子提单累计签单量突破80万单 [8] 数据跨境与数字治理 - 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公募基金三大领域600余字段正面清单 [7] - 发布再保险、国际航运、商贸三大领域84个数据项负面清单 [7] - 2025年新增电池护照、工业互联网诊断等10个数据场景 [7] - 实施"负面清单+操作指引"模式 吸引高济健康、汇丰金科等外资企业开展增值电信业务 [5] 产业生态与科技创新 - 集成电路产业打造"东方芯港" 民用航空产业建设"大飞机产业园" [11] - 高端装备产业打造"动力之源"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智能汽车谷" [11] - 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 发展数据标注、文化出海等新业务 [11] - 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聚焦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空天计算等前沿领域 [12] - 推动交大建设"交大科创产业园" 落地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 [10] 人才集聚与城市发展 - 2024年人才引进、落户超4.3万人 增长36.4% [9] - 提供10万平方米办公空间、1000套免费住房、3000套人才公寓 [10] - 打造青年交互空间和特色化青年集聚社区 [12] 企业出海与全球布局 - 承接3亿美元以下ODI备案审批事权 优化出海服务流程 [13] - 集聚超百家离岸贸易企业 包括芯片贸易和全球布局制造业企业 [13] - 推动"全球接单、境外加工、临港结算"模式 [13]
临港新片区六周年:从蓝图到热土
国际金融报·2025-08-21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