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 - 区域性中小银行在宏观经济承压、利率市场化深化及金融科技冲击下生存空间被挤压 [1] - 普惠小微领域呈现"大行进、小行退"格局,城商行和农商行市场份额面临挑战 [1] - 净息差持续收窄,依赖传统存贷利差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1] 农商行行业地位与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579077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13.03% [4] - 负债总额536940亿元,不良贷款率2.80%,拨备覆盖率156.40% [4] - 资产利润率0.45%,资本充足率13.48% [4] - 农商行在服务"三农"和小微经济方面承担核心功能 [4] 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 - 经济发达地区农商行业务发展较快且多元化,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5] - 欠发达地区农商行因产业结构单一、民营和小微经济基础薄弱,业务天花板较低 [5] - 东部发达省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普遍低于1%,而欠发达省份曾高企超过5% [7] 行业结构变化趋势 - 农商行数量从2008年22家增长至2023年1607家 [3] - 农信社数量从2008年4965家减少至2023年498家 [3] - 国家正加快推进农村中小银行改革重组,包括省联社改革和机构合并重组 [2] 三大生存难题 - 存款成本高:农商行依靠高息吸存,利率高出国有大行一个点甚至更多,导致利润空间被挤压 [8][10] - 贷款利率高:贷款定价普遍比国有大行贵,形成"高风险—高收益—高坏账"的恶性循环 [10] - 整体竞争力不足:长期依赖存贷利差,缺少中间业务,数字化能力薄弱 [12] 头部与中小农商行业绩对比 - 广州农商银行总资产13624亿元,不良贷款率1.66%,拨备覆盖率184% [11] - 常熟农商银行总资产约4000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489% [11] - 农商行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2.8%,拨备覆盖率约200% [11] 业务转型与创新 - 区域银行零售贷款平均占比28.9%,低于国有大行的34.77% [14] - 常熟农商行零售贷款占比达57%,净息差2.79%居行业前列 [14] - 泸州银行零售占比仅13.5%,业务结构单一风险凸显 [14] - 消费贷业务呈现两极分化:青农商行、瑞丰银行连续两年增速超30%,张家港行2024年消费贷规模骤降42% [15] 改革方向与发展路径 - 需要向"综合金融服务供应商"转型,将金融服务与客户生产经营场景相融合 [16] - 金融科技可解决信息不对称、运营成本高、服务覆盖有限等问题 [16] - 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降低信贷风险,云计算和移动支付拓展服务范围 [16] - 需要继续出清不良风险,夯实资本基础,推动省级联合模式改革 [18]
农商行也到了自我改革的时候
36氪·2025-08-21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