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沪市两家上市公司*ST华微和ST东时通过实质性整改成功化解因大股东资金占用引发的退市风险 合计清收占用资金近20亿元 成为监管"以退促改"新思路下的典型案例 [1][4] - 监管逻辑强调退市是手段而非目的 通过ST警示 限期整改 分类处置等组合措施推动公司主动解决问题 实现经营修复 [1][8] - 市场正在"以退促改"中重塑新生态 投资者需关注认真整改 基本面改善企业的价值修复机会 [2] 公司整改案例 - *ST华微被控股股东占用资金14.91亿元 通过控股股东转让所持22.32%股份获得转让款15.56亿元 于8月18日前完成清偿 另用现金红利1105.93万元冲抵占用资金 [1][5] - ST东时通过预重整引入投资人代偿3.37亿元 结合债权转让0.50亿元 全面收回3.87亿元占用资金 [1][6] 监管政策演变 - 2003年8月证监会首次明令禁止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006年《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与《股票上市规则》将防治资金占用纳入常态化监管 [8] - 2022年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系统规范资金往来与对外担保 2024年4月新"国九条"明确将"限期未清收资金占用"列为规范类退市情形 [8] 资金清收途径 - 现金直接清偿:对股东资金实力要求较高 实际案例较少 如ST信通控股股东在一季度内分多次以现金完成偿付 [9] - 司法拍卖股权:适用于股东无力偿债但股权变现足以覆盖占款 如新疆浩源通过司法拍卖股权解决5.13亿元资金占用 [9] - 以资抵债:通过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资产抵偿债务 需关注资产质量与估值合理性 如ST信通通过转让子公司股权完成6048万元欠款抵偿 [10] 行业影响 - 多家游走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通过积极整改摆脱困境 包括ST信通 *ST摩登 中利集团 红太阳 新疆浩源 *ST三圣等 [9] - 监管综合运用问询函 股东质询 股东代位诉讼 协助制定清偿方案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 [9]
20亿惊险还款,救活两家上市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1 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