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大特大城市,正在拼命建“第二高铁”
搜狐财经·2025-08-21 15:51

高铁建设新趋势 - 超大城市间第二高铁建设加速推进 广深第二高铁启动规划研究并计划南延至香港[1] 京沪第二高铁和成渝中线高铁已全线动工[2] 沪杭第二高铁预计年底开工[2] - 现有高铁网络运力饱和 京沪高铁作为全球客流密度最大线路最快4分钟一班车仍供不应求[7][10] 广深间仅有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10] - 新技术标准提升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10] 高铁技术从200公里向350-400公里时速升级[10] 线路规划特征 - 第二高铁采用"绕弯"设计覆盖更多地区 京沪第二高铁覆盖山东东部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日照/临沂等市[14] 广深第二高铁连接广州白云机场与深圳机场并延伸至香港[14][16] - 强化区域枢纽地位 沪乍杭高铁强化嘉兴铁路枢纽地位并覆盖平湖/临平等县域[18] 成渝中线高铁改变川渝中部交通格局[18] - 填补高铁服务空白 第二高铁旨在覆盖首轮建设未惠及地区[14] 成渝中线途经西部科学城/铜梁/大足/安岳/乐至/简州新城等节点[20]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网络已趋成熟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70%以上[20] 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20] "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完成81.5%[20] - 盈利线路极为有限 全国仅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港等少数线路实现持续盈利[23] - 政策导向趋严 2021年起严格控制平行线路建设[23] 新建350公里时速线路需满足年双向客流2500万人次以上标准[23] 未来建设方向 - 聚焦经济效益与人口密度 未来高铁建设将重点考虑客流密度与债务压力[22][23] 武广/沪杭等4条高铁已于2023年启动票价调整[23] - 优先保障超大城市互联 新增线路将集中于超大特大城市间或战略要地[23] 广深第二高铁直接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14][16] - 建设模式转型 行业从大规模建设转向运营维护阶段[23] 12个省将于2024年底实现"市市通高铁"[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