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今年最赚钱的三家消费公司,大基金们押错了两个|深氪
36氪·2025-08-21 19:47

公司融资与估值表现 - 老铺黄金在Pre-IPO轮以52.25亿人民币估值完成融资,黑蚁资本领投1.75亿元,豫园股份跟投,此为该公司首次融资 [1] - 公司IPO基石轮中腾讯认购3500万美元,CPE源峰和南方基金各认购1050万美元,主要因业绩支撑且定价较低 [3] - 2024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近200%,推动估值显著提升,IPO后市值达113亿港元,较Pre-IPO轮估值翻倍 [3][4] - 上市后股价上涨12倍,成为港股消费板块明星股,市值一度达1700亿港元 [4][18] 行业投资情绪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消费板块IPO活跃,零售消费行业平均认购倍数达2228倍,居各行业之首 [15] - 前十大IPO中消费企业占4家,包括蜜雪冰城(募资35亿港元)、古茗、海天味业和布鲁可 [15] - 南下资金净流入第一行业为"非必需性消费",反映市场情绪高涨 [16] - 外资及内地资金共同推动港股牛市,沪深港通单日流入资金超300亿港元创纪录 [13] 细分领域公司案例 - 蜜雪冰城2024年营收248亿元、利润44亿元,IPO国际配售获机构超额认购,散户认购倍数超5000倍 [14][25] - 泡泡玛特市值从2022年低点回升,2025年突破4000亿港元,2024年营收130亿元、利润34亿元 [18][25] - 卡游2021年收入突破20亿元,红杉和腾讯联合投资1.35亿美元(估值约10亿美元),净利率接近40% [22][30] - 布鲁可依赖IP授权业务,源码资本多次加码投资,定位成人及儿童积木玩具市场 [19][20] 投资策略与市场认知变化 - 消费公司上市前多仅进行一轮融资,主要目的为知名机构背书,现金流充沛无需多轮融资 [22] - 头部机构偏好投资行业第一企业,因头部企业具备品类开创能力且与跟随者差距显著 [30][31] - 2021年消费投资集中于茶饮等易理解领域,估值泡沫明显(如喜茶600亿、元气森林1000亿),情绪消费类公司当时受冷落 [23][24] - 宏观经济环境推动情绪消费崛起,类似日本衰退期趋势,虚拟消费及IP产品需求增长 [26][27] 创始人及行业特点 - 消费企业创始人背景多元,包括传统行业经验者(如老铺黄金创始人)、IP领域创业者及经历破产再创业者 [32] - 头部消费公司普遍具备高利润率及强现金流,如卡游净利率40%,老铺黄金利润增速显著 [3][30] - 情绪消费类公司(如泡泡玛特、卡游)依赖IP运营及用户情感连接,而非功能性需求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