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概况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盛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4日在北京开幕 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携带500余台机器人参与26个赛项的487场比拼 [1] - 社交媒体讨论量和互动量持续高涨 "在北京看机器人们有的是力气和手段"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1] 技术表现 - 宇树H1人形机器人以6分34秒获得1500米比赛首金 "具身天公Ultra"以21.50秒夺得100米短跑冠军 松延动力"小顽童"获自由体操金牌 星动纪元L7机器人跳高成绩达95.641厘米 [3] - "具身天工Ultra"是唯一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的机器人 无需人工操控 相比4月半马赛事采用的半自主导航实现重大升级 [3] - 机器人技术迭代速度按天计算 苏州魔法原子公司的机器人"Z1"在两周备战期间算法升级三四次 最终以52厘米成绩获得跳高季军 [6] 研发投入 - 技术人员为保障机器人稳定发挥付出巨大努力 比赛期间每天仅睡眠数小时 [1] - 团队协作策略持续优化 5v5足球赛需改进定位系统和协作算法 编写程序时加入"优先触球"逻辑 [5] - 实时技术调整能力显著 面对德国队前锋猛攻策略时 及时调整防守权重并改变踢球方向 [5] 行业意义 - 运动会搭建通过实战检验技术的平台 有效识别技术攻关方向和薄弱环节 [7] - 北京以占全国1/3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跻身行业发展前列 [7] - 赛事成为专业人员交流平台和公众了解前沿科技的窗口 现场观众达上万人 [9] 技术交流 - 国际队伍同台竞技带来技术借鉴机会 学习澳大利亚、新加坡、荷兰队伍调整踢球力度的算法 [7] - 校企合作模式持续深化 已毕业团队创始人和前骨干为在校生提供代码编写指导 [7] - 代码共享机制逐步完善 通过微信群等渠道实现技术问题的实时交流与解决 [7][8][9]
世界机器人竞技的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