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 - 7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绝大多数官员支持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4.50% 仅两位理事投票反对维持利率不变[1][4] - 美联储官员更担忧通胀风险而非就业市场疲软 核心CPI同比上涨3.1%远高于2%政策目标 环比涨幅0.3%高于6月的0.2%[4][7] - 服务业通胀持续放缓但步伐缓慢 这类通胀与工资增长关联紧密且黏性较强 回落需要更长时间[4] 通胀驱动因素与政策考量 - 关税政策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全面影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在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中显现 可能推高通胀预期导致长期通胀预期失稳[5] - 美联储政策转向需要确凿证据:通胀出现持续确定性下降趋势确保预期稳定锚定2% 若就业数据持续疲软且失业率显著上升则重心可能转向保就业[5] - 7月会议纪要具有三周左右滞后性 未反映8月公布的大幅弱于预期的就业数据及相对温和的7月通胀数据[5] 市场预期与政策前景 -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达82%左右 依据包括两名票委反对维持利率为1993年来首次 非农就业显著弱于预期且前两月数据下修 通胀整体平稳未明显受关税推升[6] - 美联储鹰派立场并不稳固 若担忧失业率上升可能更鸽派降息 若担忧关税波及供应链推高通胀则更鹰派维持高利率[7] - 除非8月就业数据显著超预期回暖且通胀同步大幅反弹 否则9月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8] 政治压力与决策独立性 - 白宫持续施压美联储 特朗普提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出任美联储理事以强化政府影响力[9] - 美联储独立性有法律和传统根基 直接罢免主席存在法律挑战且无历史先例 决策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压力[9][10] - 中长期看美联储决策环境可能更趋复杂和政治化 但短期内决策独立性难以被直接动摇[9][10]
美联储鹰派决议背后:担忧通胀甚于就业 政治压力加剧困境
搜狐财经·2025-08-22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