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片为什么越来越命苦
虎嗅·2025-08-22 07:32

电影行业趋势 - 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以"牛马"为主题的打工题材影片热潮 反映当代都市职场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诉求 [1][7][8] - 2024年《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主流观众为大城市上班族 推动反映自身境况的电影需求增长 [25][26] - 该类影片兼具批判性和娱乐性 通过讽刺职场黑话 KPI考核 裁员等现实问题引发观众共鸣 [11][28][29] 代表作品分析 - 《年会不能停!》成为2023年底跨年档黑马 通过职场黑话和公司裁员情节获得市场认可 [10][11] - 《逆行人生》《胜券在握》聚焦中年职场危机 展现被裁员后送外卖或维权等现实困境 [14][15] - 《诡才之道》采用超现实设定 鬼魂也需要完成KPI考核 映射职场绩效压力 [16][31] - 国际影坛同样关注职场题材 日本《最后的里程》韩国《未知的首尔》好莱坞《编号17》均涉及加班 霸凌和异化劳动 [17][18][19] 创作演变与挑战 - 相比十多年前《杜拉拉升职记》的职场厚黑学描写 当前观众要求更直接揭露结构性问题和上位者丑恶嘴脸 [43][50][51] - 创作者采用古装 动画 神话等题材进行安全距离的隐喻表达 但导致与观众现实距离拉远 [54][55][56] - 观众需求从获取安慰转变为寻求解决方案 但现有作品如《年会不能停!》依靠董事长空降承诺的结局难以满足诉求 [61][65][66] 影史脉络与价值 - 1930年代《摩登时代》通过打螺丝和自动喂食机场景 揭示工业化时代劳动的模块化与人性异化 [75][80][82] - 1950年代《生之欲》批判官僚系统踢皮球现象 展现上班族与社会机器共同朽化的病症 [89][91][95] - 1980年代香港《摩登保镖》关注人性温度 保安队长最终动用退休金填补公款窟窿 [99][104][105] - 2000年代《搏击俱乐部》通过地下搏击发泄情绪 反思泡沫经济期上班族的物质填充与精神空虚 [108][112][113] - 影史经典聚焦人性与机械化系统的对抗 为观众提供确认存在价值和看见其他生存状态的视角 [116][118][119] 市场前景 - 打工人题材电影将持续存在并调整形态 但核心受众始终是焦虑奔波的职场群体 [120][121][123] - 未来发展方向存在变数 可能深入剖现实或制造新幻觉 取决于市场反馈和创作环境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