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经济背后的感知力与智慧力
证券时报·2025-08-22 07:55
核心观点 - 高温催生"清凉经济"新业态 涵盖防空洞改造、宠物降温产品、冰品及空调出口等多领域 体现从民生需求到产业升级的转型趋势 [1] - 行业存在同质化及服务短板问题 需从短期热点转向长期价值挖掘 实现从"物理降温"到"心理治愈"的体验升级 [2][3] - 成功案例显示需强化需求感知与资源创新 通过空间改造、传统文化赋能及免费服务等方式提升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 [3] 防空洞经济 - 浙江嘉兴防空洞改造为儿童纳凉乐园 四川达州洞穴开设火锅餐饮 实现战时设施向民生服务场所转型 [1] - 需注重安全细节等服务质量 避免仅追求网红打卡效果而缺乏持续消费吸引力 [2] 宠物降温经济 - 宠物冰垫出现脱销现象 自动制冷窝等产品热销 反映"它经济"在高温市场的爆发潜力 [1] - 部分商家缺乏宠物习性专业知识 导致产品与需求错位 影响市场长期发展 [2] 出口降温产品 - 浙江冰品与福建空调在海外市场热销 "中国制造"成为全球"降温密码" 体现出口竞争力 [1] - 出口产品需持续提升技术含量与文化附加值 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 [3] 商业创新模式 - 上海商场将顶楼改造为星空泳池 有效利用闲置空间并满足年轻人拍照社交需求 [3] - 长沙社区在公交站设免费爱心冰柜 既提供降温服务又增强居民归属感 提升社会价值 [3] - 成都采用天然竹材建设竹林书斋 苏州利用水巷河风开设茶寮 将环保与传统文融入商业空间 [3] 行业升级方向 - 从简单卖产品转向提供"感知冷暖"的持续服务 需掌握需求火候而非盲目跟风 [2][3] - 通过技术赋能与文化创新 将冷资源转化为具有体验价值的"冷艺术" 实现产业升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