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现状与挑战 - 全球供应链结构日益复杂且呈现政治化趋势 受大国战略竞争 地缘政治冲突 技术变革 全球疫情及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4] - 各国出台三类政策应对供应链安全与韧性需求:单边内向型措施 区域性小多边安排 多边机制规则协调 [4][5][6] - 单边措施包括贸易投资限制 产业补贴 出口管制和安全审查 这些措施超出多边规则允许范围 具有排他性与破坏性 加剧全球供应链碎片化 [5] 单边与区域措施的影响 - 单边化内向型措施通过国内法律实施 为本国产业提供补贴并排斥外国竞争者 虽声称增强韧性但实际违反多边规则并增加各方经济成本 [5] - 区域性小多边安排通过双边或多边机制在特定伙伴间建立紧密联系 虽提升参与国间稳定性 但对非参与方形成更高壁垒且协调难度大 [5] - 此类俱乐部式安排缺乏明确规则 因各国利益差异导致有效性有限 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制造新的分化 [5] 多边机制的作用与局限 - 多边机制通过WTO G20 APEC等平台推动贸易开放与供应链韧性合作 如中国2023年向WTO提交加强产业链韧性文件并在第13次部长级会议推动纳入相关表述 [6] - 多边倡议目前仍停留在概念层面 尚未产生具体可操作且具有约束力的文书或规制 存在自相矛盾且会后无人遵循 [6] - 多边规则协调强调开放 包容 韧性 可持续 多元化及可靠供应链的重要性 但实际执行效果有限 [6] 多边主义的发展路径 - 需利用多边平台开展实质性工作 因单边限制措施将日益普遍 各国可能陷入保护性措施相互损害的恶性循环 [7] - 加强多边机制是遏制全球规则侵蚀与合作恶化的最具建设性方向 可能成为各国疲于应对时的唯一可行选择 [7] - 启动多边讨论达成全球性供应链安全共识虽短期难突破 但尽早介入可防止长期无序化和经济脱钩 [7] 多边安排的具体建议 - 由志同道合的WTO成员国引领 在WTO或G20平台发起非正式工作组或联合声明倡议(JSI)形式 提高议题关注度并积聚推动力 [8] - 改革WTO规则适用性与权威性 反对基于国籍或经济模式的脱钩措施 推动开放与包容 [8] - 明确供应链安全措施的实施条件 采用原则导向 例外规定与量化门槛结合界定行业范围与影响上限 [9] - 确立关键供应链主导国家的供应保障义务 禁止特定限制性行为 通过负面清单规范国家安全例外条款使用 [9] - 强化法律可执行性与建立透明度机制 通过规则制定保障世界经济与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受益 [9][10]
观点 | 纪文华:多边规则如何守护全球供应链韧性?隐忧与对策
搜狐财经·2025-08-22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