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于2023年提出"海陆空"战略,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航空器及船舶的动力电池应用场景 [4] - 航空电动化被视为公司实现"陆海空"零碳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切入电动固定翼飞机和eVTOL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5] - 公司通过航空电池业务规避车规级电池行业的内卷竞争,重点提升技术、品质和品牌价值 [17]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航空动力电池具备"三高一快"特征:高安全(失效概率低于十亿分之一)、高能量密度(超320Wh/kg)、高功率(20%电量时支持12C放电)、快充(15分钟充至80%) [9][10] - 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的第二代航空电池于2025年推出,可适配固定翼、旋翼及倾转旋翼等多类航空器 [10] - 产品通过DO311认证及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行业首家同时取得体系与产品双认证的企业 [9] 合作伙伴与市场应用 - 为零重力飞机工业的RX1E电动固定翼飞机(中国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独家供应电池,该机型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且累计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 [5][6] - 与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合作,为其RX4E飞机(中国首款四座电动飞机)提供电池系统,该研究院已研制10余款新能源飞机且累计飞行2.7万小时 [6] - 通过战略合作为固定翼、旋翼飞机及eVTOL等航空器提供动力电池解决方案 [6]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低空经济催生万亿级市场规模,电动航空器在农林牧渔、物流、文旅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 [5]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需超300Wh/kg(车用电池普遍低于250Wh/kg),且功率要求达12C(车用电池峰值约5C),技术门槛显著高于车规级电池 [10] - 目前全球可实现电池驱动飞机量产的企业极少,中国创业公司正推动100%国产化电动飞机发展 [5]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达9.85GWh,市占率1.8%位列全国第九,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98亿-2.4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1] - 前身为2013年与丰田合资成立的新中源丰田,已供应300万台混动汽车电池,后通过收购塔菲尔电池正式进入动力电池制造领域 [11] - 核心团队具备汽车零部件行业背景(福耀玻璃),客户涵盖大众、丰田、通用、一汽、上汽、广汽及零跑等车企 [13][14] 产能与运营优势 - 采用以常熟为中心的集中式研发制造运营体系,区别于同行分布式布局,提升运营效率 [14] - 2021年新建产线具备更高生产效率,避免老旧产线升级改造的高额投入 [14]
航空电动化风起,正力新能抢做“空中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