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背刺”美团:中企相争,外资得利?
竞争态势 - 滴滴99food在巴西市场针对美团Keeta采取"二选一"排他性策略 要求商户不得与美团合作但可与本土巨头iFood合作 [1][7] - 滴滴向商户提供总额11亿元人民币的预付款补贴 单个商户最高获600万雷亚尔(约800万元人民币)报价 [1][4] - 滴滴通过商标侵权诉讼(指控Keeta使用黄色标识混淆其99品牌)及关键词广告混淆等手段阻挠美团进入市场 [3][10] 市场背景 - 巴西外卖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 本土平台iFood占据80%市场份额 [1][12] - 滴滴99food曾占据5%市场份额 但此前因iFood的排他性策略被迫收缩业务 [12][14] - 美团计划5年内投入10亿美元进入巴西市场 获巴西总统见证投资协议签署 [3] 竞争策略影响 - 滴滴11亿元投入占其巴西投资额较大比重 外卖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仅2.2% 需数年才能收回投资 [12] - iFood趁机宣布170亿雷亚尔(约220亿元人民币)史上最大投资计划应对中国竞争者 [15] - iFood母公司Prosus抛售2.5亿美元美团股份 间接施压美团股价并储备资金 [1][15] 行业历史参照 - 中国摩托车企业20年前在东南亚恶性价格战导致整体品牌声誉崩塌 日本品牌坐收渔利 [2] - iFood曾因排他性协议遭巴西监管重罚 当地反垄断法规完善 [13] 战略评估 - 新进入者联合挑战垄断者(iFood)更符合战略逻辑 而非中国企业间内耗 [12][14] - iFood高佣金政策及反垄断监管本为中国企业提供突破机会 但内斗削弱整体竞争力 [15] - "内卷外化"竞争模式可能损害中国品牌海外声誉 违背合作共赢的全球化趋势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