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减持浪潮 -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428家上市公司股东进行减持,发生1315起减持事件,减持金额近600亿元,各项指标较2024年上半年均实现约翻倍增长[1] - 2025年7月单月发生544起减持事件涉及270家公司,8月前15日已发生277起减持事件涉及155家公司,显示减持频率显著提升[1]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创近十年新高,市场行情持续升温为股东减持创造有利环境[1] 创投基金减持特征 - 创投基金成为减持主力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二期2025年以来已宣布减持通富微电、赛微电子等十余家上市公司股份[1] - 减持操作具有长期投资背景,典型案例显示德福科技投资周期达8年(2017年投资),上纬新材投资周期达9年(2016年投资)[5] - 德福科技股价自2025年4月8日起累计涨幅超200%,市值突破220亿元,创投基金拓阵基金顺势减持2143.5万股(占总股本3.4%)[4][5] 减持驱动因素 - 创投基金存续周期通常为8-10年,基金中后期需通过减持实现LP资金回流,解禁后随行就市减持成为普遍策略[3] - 2022-2024年因市场表现不及预期,部分项目退出回报接近成本线,创投基金选择观望待涨,2025年市场回暖提供最佳退出窗口[3][4] - 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与投资者风险偏好恢复,为股东兑现收益创造了有利条件[2] 减持操作策略 - 合规性被视为首要原则,需遵循监管部门设定的比例限制、敏感期约束及预披露要求[7] - 采用分批次分散化退出策略,结合大宗交易、协议转让、上市公司回购等多路径降低市场冲击[7] - 部分产业资本背景基金选择长期陪伴,如首程控股自2018年投资理想汽车后持续持有至2024年,获取上市后长期增长收益[8] 产业协同效应 - 创投基金通过继续持股或参与定增,与上市公司形成上下游产业协作关系,产生资源协同效应[9] - 硬科技、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企业在上市后仍处扩张期,持续持股可享受二次成长红利[8] - 资金回笼推动创投机构再投资新创业企业,形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6]
A股行情升温下创投基金频现减持退出 “募投管退”链条趋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