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通过深度互信、共创机制和精细化管理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 在面临产品延期和配置调整时仍能实现快速交付和产能爬坡 同时通过核心零部件自研提升产品竞争力 [1][4][15] 产品策略与调整 - i8 MAX作为标准配置全国统一售价33.98万元 Pro车型被取消 [1] - 纯电产品延期一年发布 因MEGA舆论影响和L系列销量下滑 导致20亿元研发费用用于外观调整和供应链改造 [4] - 后驱动电机为自研产品 前驱采用联合动力驱动器 [3][17] 供应链协作模式 - 建立供应商共创会机制 分为战略、技术和项目维度 理想与供应商共同讨论产品规划和战略方向 [9][10] - 采用N+1机制更新排产计划 提前3个月告知月度计划 当月提供日级排产计划 [11] - 通过PSM团队提供销量预测 提前12个月给到单款车型全年规划 季度刷新预测数据 [11] 技术自研与质量管控 - 自研碳化硅模组设计开窗区 使i8能耗控制在14.6-14.8kWh/100km 并释放24mm空间 [18] - 追求零安抛质量目标 故障率要求比行业标准高5-10倍 行业标准1万台1台失效 理想要求0.2台失效 [20][21] - 与三安半导体成立斯科半导体(理想持股70%)专攻碳化硅芯片研发 [17] 数据赋能与透明化管理 - 理想要求供应商开放数据 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供应管理 而非压榨成本 [13][14] - 通过数据系统将禾赛科技供应链良率从60%-70%提升至90%-95% [13] - 管理颗粒度极细 需求文档以页而非条计算 涵盖EMC、NVH等具体技术标准 [15] 产能与交付表现 - L6上市时联合动力组织百人团队保供 将产能爬坡时间从半年压缩至1-2个月 [15] - L9实现上市即交付 首个完整月交付破万台 [1] - 疫情期间扶持180家国产供应商替代国外供应商 [6]
21深度|再战纯电,他们与理想共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