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个汽车造词者的自白
虎嗅·2025-08-22 19:13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营销策略从传统技术导向转向概念造词导向 通过创造抽象和科技化新词来提升产品感知价值 回避实际技术能力描述 [2][3][9] - 造词营销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 低成本创造情绪价值 替代高成本技术研发 满足市场对独特体验需求 [2][11][12] - 消费者面对大量生造术语出现决策困惑 超70%消费者因概念混淆放弃购买 但车企更关注短期流量而非长期品牌建设 [11] 营销策略特征 - 使用最高级形容词和绝对化表述 如"遥遥领先""唯一最大值" 避免比较级 强化产品 superiority [4] - 将简单功能重新包装为高科技概念 如基础安全气囊称为"巴音布鲁克赛道防撞超级安全防护" 两驱模式称为"撒哈拉沙漠全地形超级自适应系统" [4] - 创造专业术语替代日常用语 如"生物能指尖无脑机端口信息再生"替代码字 "能量物质生命体转化工程"替代吃饭 [5] 技术概念包装 - 利用数字游戏规避监管 如将未达L3的智能驾驶称为L2.9 引发行业小数点位数竞赛(L2.99/L2.999等) [6] - 在非专业领域附加专业标签 如"车规级抽纸""潜艇级钢板""航天级窗膜" 暗示技术专业性 [8] - 借用神话IP创造概念 如"蓬莱岛巨鲸动力""珞珈山灵龟底盘" 使用版权过期文化素材降低成本 [9] 行业影响 - 新势力车企采用手机行业流量逻辑 通过周期性概念炒作覆盖产品生命周期 传统车企因合规流程落后于营销创新 [2][12] - 造词营销成为行业差异化手段 但导致品牌辨识度下降 消费者难以获取有效产品信息 [11] - 行业从卷技术/参数/价格转向卷概念 营销成本远低于研发投入 形成"扯淡一时爽 法务跑断腿"的现状 [11][12] 消费者反应 - 超70%消费者因复杂概念命名感到困惑和迷茫 部分消费者最终放弃购买智能科技车型 [11] - 消费者需要附赠"九块九包邮情绪价值" 车企通过造词满足低价情绪需求替代产品实际价值 [11] - 消费者终将识别好车真实需求 但现阶段概念营销仍能维持部分车企生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