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ivo发力“空间智能”的底气:三十年技术复利,不做跟风者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2 19:33

公司战略布局 - vivo正式发布混合现实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 重量仅398克 轻于目前市面上已发布的600克左右产品 并针对中国人面部轮廓进行定制化设计[1] - 公司布局MR眼镜是科技战略的开端与关键奇点 长期计划与手机 机器人等硬件达成云端深度协同 形成场景化服务[1] - 公司通过MR产品迭代验证空间计算技术 未来计划逐步推出面向特定场景的机器人及家用机器人 采用渐进突围策略[8] 技术协同与复用 - MR技术可为家用机器人提供三维空间数据采集和交互操控能力 解决机器人训练数据不足和操控依赖遥控器的问题[4] - MR对环境的高精度扫描和建模能力可帮助机器人建立毫米级空间建模 通过26DoF手部追踪技术实现手势指挥机器人[6] - 公司技术复用体现在:MR和手机摄像头能力复用于机器人"眼睛" AI大模型和操作系统能力复用于机器人"大脑"[12] 生态建设路径 - MR生态发展需要硬件体验与内容生态正向循环 公司计划通过开放标准吸引开发者 目前vivo Vision已落地180度视频 巨幕观影等功能[10] - 公司聚焦研发机器人"大脑"和"眼睛"部分 "小脑"和"四肢"交由合作伙伴推进 形成产业链协同[11] - 目前MR应用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占比超47.5% 娱乐类仅占18.7% 消费市场开发被严重低估[10] 市场定位与愿景 - MR设备被视为联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 是下一代具有手机潜力的产品 但不会取代手机 而是形成多终端互补[7] - 公司部署手机-MR-机器人三位一体智能服务体系 致力于从通信与消费电子企业转型为空间智能科技公司[13] - 机器人Lab已于今年3月成立 专注技术研发并与产学研机构合作 体现长期技术投入稳定性[13] 产品迭代规划 - vivo Vision探索版需经历两到三年持续迭代才能达到黄金标准 硬件体验优先于生态培育[3] - MR爆发需满足"快准狠"标准:快速切换回现实 普通用户易上手 生产力与内容硬核化[3] - 公司基于30年供应链整合能力实现产品轻量化 通过人因实验室数据库开发4款面罩和8款泡棉适配中国用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