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标体系 - 强化以"两个显著"为方向的目标体系建设 紧扣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和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目标 制定年度工作任务书和改革清单[1] - 到2027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浙江路径取得重大突破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1] - 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到2035年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1] 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组织体系 - 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合作 支持企业全面参与技术创新决策 鼓励企业设立研发准备金 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2] - 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2] - 快速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数量 深化小升规培育行动 加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3] -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 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提一强行动 制定独角兽企业培育措施[3] 产业为主场的创新人才体系 - 加强科技型企业家引育 实施科技型企业家选育计划 打造科学家+企业家创新联合体[4] - 有序推进企业薪火传承 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 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4] - 全面加强校院企人才共育共享 探索实施校院企人才有序流动互聘共享计划 推广产业教授机制[4] 市场导向的供给转化体系 - 进一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供给 实施省重大科技计划和省地协同项目 每年实施一批制造业领域重大科技项目[5] - 进一步加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完善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机制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5] - 进一步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构建创新成果有效供给和高效转化机制 实施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协同攻关机制[5] -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网上技术市场能级[6] 赋能为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 - 加快培育高水平中试平台 省级主导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 推广中试+投资+孵化运营模式[7] - 加快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加速器 实施分类管理 提供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7] - 大力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 推动高新区重塑重构 加快高新区高质量发展[7] 创新为动力的先进集群体系 - 推进415X集群提能升级 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度培育体系 强化链长+链主制[9] - 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焕新 实施千亿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程 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9] - 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支持做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省级产业集群[9] - 推进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技术等领域 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10] 一流服务为优势的创新生态体系 - 强化财政资金支持 发挥省级专项资金带动作用 深化财政科研经费包干使用机制[11] - 强化金融资本支持 动态扩大科创母基金规模 探索建立并购基金 落实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11] - 强化创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实施新型算力体系支撑工程 开展算力普惠行动[11] - 强化应用场景先行先试 发布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清单 支持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场景建设[11] - 强化改革先行先试 鼓励地方聚焦关键环节积极创新探索[12] - 强化工作机制保障 建立工作例会机制 项目化清单化推动落实[12]
有序推进企业“薪火”传承!浙江最新发布
上海证券报·2025-08-22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