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理人”风评反转 小众审美应服务大众生活
中国青年报·2025-08-23 07:59

行业概念演变 - "主理人"一词源于21世纪初美国好莱坞电视剧制作行业 指节目统筹或节目主理人(Show runner) 承担编剧 剧本编辑 执行制片人等职责 后延伸至创意产业领域[2] - 在中国 "主理人"成为潮流 时尚 文艺等品牌的运营者或职业经理人的代称 被认为是个人品牌的代名词与品牌调性的塑造者[1][2] - 该概念曾跻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被视为个体崛起和个人展示的体现[1] 消费者体验痛点 - 消费者遭遇规矩多的体验 包括进店要预约 店里不能拍照 入座有最低消费等[2] - 存在区别对待现象 对穿着普通的顾客态度冷淡 对有消费能力的熟客则热情洋溢[2] - 商品价格高但品质不佳 命名矫揉造作 例如饮品单写着特调和令人看不懂的风味形容词[1][2] - 具体案例显示咖啡价格高且难喝 座椅设计不符合人体工学(很低的露营椅让人"伸不开腿")[1] 行业价值定位 - 主理人应主导品牌理念 把控品牌所有的理念 调性和审美 代表更高的品质和小而精的产出[2][3] - 行业将战略规划 店铺运维 内容生产 社群经营等集于一身 在人设打造 品牌运营上表达对美的独特理解[3] - 部分主理人通过文化巧思提升体验 如使用银锭形筷架 景泰蓝掐丝珐琅铜锅等融入文化巧思的餐具[3] 行业发展挑战 - 市场上相当一部分不专业的人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品牌 导致概念被滥用[3] - 部分主理人过度沉溺于"商业美学幻想" 脱离烟火气和民众真实需求 沦为小众"自嗨"行为[3] - 主理人风评出现大幅反转 从正面代名词转变为负面形容词[1][4] 消费者需求变化 - 当代年轻人对"什么是美"有更个性化的审视 对"我要什么"有更自主的表达[4] - 消费者认为美不来自主理人单一的话语 对其关于"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好的"的看法持批判态度[4] - 互联网让消费者有更多方式传递"我认为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美的"的看法[4] 行业转型方向 - 主理人需要放平位置 让产品服务于大众 而非仅在自己的圈层自娱自乐[5] - 店铺经营需嵌入当地文化环境 例如契合街区特色发展商业定位 或在老年人多的社区提供花茶等平价饮品[5] - 需要建立平和友好的双向沟通机制 当消费者主动交流时 专业的主理人往往愿意深入交流[5] - 行业需探索"小众审美服务大众生活"的契合点 实现真正破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