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赛马”又“养马”,锂电“最好的研发在客户车间”
核心技术突破 - 天赐材料研发团队攻克固态电解质"高离子电导率、界面兼容性、电化学稳定性"不可能三角困境 [2] - 通过高分辨率TOF-SIMS分析发现界面痕量分解产物 单次测试成本超2万元 [2] - 采用半导体表面钝化技术构建保护膜 将电解质空气稳定性提升50% [2] 研发机制创新 - 实施"赛马机制"并行推进硫化物与聚合物电解质路线 6个月后硫化物路线在离子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测试中胜出 [4] - 连续三年为固态电解质研发设立独立预算池并列为最高优先级(S级) [4] - 建立容错机制 允许一线人员解剖失败样品并调用稀缺资源 [2][3] 产业化进展 - 鹏辉能源预计2025年三季度末完成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 [5] - 东风汽车拟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上车 孚能科技已向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全固态电池 [5] - 贝特瑞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有研稀土与上海洗霸成立合资公司发展硫化锂业务 [5] 市场应用拓展 - AI设备(眼镜/玩具/耳机)及机器人/无人机对电池续航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催生固态电池增量空间 [6] - 豪鹏科技未来3至5年以打造"AI+固态"电池为核心 实施技术创新和大客户战略 [6] - 形成"客户产线数据-实验室数据"实时互通的协同创新闭环 36小时内即可拿出改性电解质方案 [6] 行业生态特征 - 中国锂电企业通过解决产业痛点倒逼原始创新 形成产品与技术护城河 [2][7] - 保持开放与专注的平衡 既聚焦主流技术路线又跟踪国际前沿 [4] - 研发始于对产业痛点的敏锐捕捉 创新源于团队协作的集体智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