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四川航空一名白金卡旅客在航班飞行期间闯入后舱服务间并要求亲自参与摆放飞机餐 乘务长最终妥协并完成摆放 [1][2][3] - 事件视频在社交媒体传播 引发公众对航司服务规则与安全管理的广泛讨论 [4][6][40] 航司经营状况 - 三大航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扣非净亏损介于16亿至24亿元 其中国航亏损17亿-22亿元(同比减亏5.82亿-10.82亿元) 东航亏损12亿-16亿元(同比减亏11.68亿-15.68亿元) 南航亏损13.38亿-17.56亿元(同比增亏1.1亿-5.28亿元) [20][21] - 海航控股实现扭亏为盈 预计净利润4500万-6500万元 华夏航空净利润增幅达741.26%-1008.93% [21] - 单位报销旅客成为航司优质现金流来源 白金卡旅客年贡献营收超10万元(按年飞60次、单次票价2000元计算) [22][23] 行业服务生态 - 高卡旅客存在越界行为模式 包括语言骚扰、偷拍空乘、篡改字幕及干扰安全流程等 [9][10][12][13] - 航司将空乘定位为服务成本 白金卡旅客视为营收支柱 导致服务人员缺乏投诉应对支持 [19][24][28] - 国内航司硬件投入趋于保守 经济舱座椅减配 选座收费等举措成为降本增效常态 [29][30][32] - 服务软性要求持续加码 空乘需承担行李安置、儿童看护等额外职责 [33][34] 安全与制度缺陷 - 旅客闯入工作区域可能影响飞行安全 航司未明确安全红线管理机制 [41] - 投诉评价系统存在主观性 空乘按规定行事仍可能因客户体验评价受处罚 [25][27] - 与国际航司对比 欧美航空坚持员工尊严底线 对越界行为采取拒绝或报警处理 [42][44] 人力资源影响 - 民航业劳动力供给充足 空乘岗位流动性高 新毕业生可快速补充离职人员 [35] - 国内空乘人员考虑转向外航就业 因外航提供更明确的员工权益保障 [45] 品牌与舆论风险 - 事件引发公众对川航安全管理的质疑 部分消费者表示避免选择该航司 [40][41] - 航司纵容高卡旅客可能损害品牌形象 并削弱普通乘客安全感 [41][42]
为什么空姐不敢反抗白金卡?
虎嗅·2025-08-23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