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高管精准“埋伏”十倍牛股 三趟差旅换来千万罚单
内幕交易案件细节 - 正丹股份前副总经理宋金留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入公司股票24.74万股,买入金额138.09万元,非法获利240.78万元 [1][3] - 宋金留与公司董事长曹正国在敏感期内三次共同出差,并于4月8日开始转入资金95.8万元,4月9-11日买入22万股耗资117.94万元 [1][3] - 除自行交易外,宋金留通过电话建议宋某凤买入正丹股份8.17万股,买入金额49.94万元 [4] 监管处罚结果 - 安徽证监局没收宋金留违法所得240.78万元,并处以722.34万元罚款,对其建议他人交易行为另处60万元罚款,合计罚没1023.12万元 [1][3][4] - 监管采用"事实推定"规则认定违法,驳斥当事人"专业判断"辩解,认定交易时间与内幕信息形成及接触时间高度吻合 [1][4][6] 内幕信息管理漏洞 - 业绩预告敏感期存在约10天"时间差"(4月6日信息形成至4月15日公开),成为内幕交易高发窗口 [2][8] - 离职高管及顾问人员仍能接触敏感信息,暴露上市公司对非正式雇员内幕信息管理薄弱环节 [7][8] - 信息隔离制度执行不完善,间接接触风险管理存在缺陷 [7][8] 行业监管态势 - 2024年证监会查办内幕交易案件178件,占案件总数24%,仅次于信息披露案件 [9] - 内幕交易在行政处罚中占比约四成,出现多笔千万元级罚单 [2][7] - 并购重组、业绩预告、重大合同签订为内幕交易高发环节,即时通讯工具及线下私密场景为主要泄露途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