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保险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 - 普惠保险占整体保险保费收入约7% 未来5年保费规模将达到约万亿元 市场份额翻一番[2]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擘画未来5年发展蓝图[2] - 产品服务供给不断丰富 如山西省增强个体工商户风险抵御能力 深圳市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意外伤害保障[2] 普惠保险核心发展理念 - 本质是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 最大难度在于筹资 需要政策扶持和数据赋能实现精算平衡[1] - 判断标准应关注触达人群而非保费额度 更应看重"赔款"指标而非"保费"[1] - 需从"量增"向"质升"发展 完善衡量指标体系 创新适配产品服务[1] 普惠保险发展挑战 - 面临供给与需求结构性错配 产品多集中于农业保险和短期健康险 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专属产品及长期保险不足[4] - 可持续性与普惠性平衡难题 部分地区"惠民保"和大病保险因赔付率过高面临停售风险[4] - 服务能力存在适配性短板 农村保险网点覆盖率仅为城市1/3 数字化服务存在"数字鸿沟"[4] 普惠保险覆盖缺口 - 中等收入以下群体约4亿人 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仅30%[4] - 全国2.1亿灵活就业人员中仅11%享有职业伤害保障[4] - 投保门槛抬高和理赔限制趋紧 部分产品陷入"能卖难赔"困境[5] 普惠保险发展路径 - 需要商业力、政府力、科技力三力协同 商业力让参与主体有利可图 政府力提供信用背书 科技力降低运营成本[4][5] - 加速向"保险+服务+科技"融合发展 在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和养老健康预防领域创新实践[5] - 长期护理险有望全国铺开 特定人群保障将提升 慢病人群产品持续优化[5] 普惠保险可持续性要求 - 需坚守商业属性 按保险规律市场化运作 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3] - 要保证充分保险产品供给 增加服务覆盖率、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同时尊重消费者选择权[3] - 降低成本而非降保费 发挥风险减量管理、长期服务保障和科技智能服务功能平衡三者关系[5]
普惠保险驶入快车道 如何寻找“可持续”平衡点?
中国经营报·2025-08-23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