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妆公司业绩分化 敏感肌技术研发成竞争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4 09:29

行业整体表现 - 国货美妆行业业绩呈现明显分化 市场竞争从渠道扩张转向研发创新与精准化布局的科技较量 [1] - 2024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约487.43亿元 贝泰妮以57.07亿元营收占据11.71%市场份额位居首位 [3] - 敏感肌市场规模约450亿元 近3年复合增长率21.7% 预估市场空间超过2000亿元 [4] 企业业绩表现 - 上海家化上半年实现营收34.8亿元同比增长4.7% 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11.7% [2] - 丸美生物实现营收17.69亿元同比增长30.83% 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5.21% [2] - 上美股份预计上半年营收40.9-41.1亿元同比增长16.8%-17.3% 净利润5.4-5.6亿元同比增长30.9%-35.8% [2] - 贝泰妮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下降13.51% 归母净利润2834万元同比下降83.97% [3] 市场竞争格局 - 华熙生物占功能性护肤品市场份额5.27% 敷尔佳占4.14% 上海家化占2.44% 巨子生物占2.15% [3] - 丸美深化大单品策略构建大单品矩阵 丸美与PL恋火双品牌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2] - 上美股份主力品牌韩束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新品牌增长迅速成为业绩新引擎 [2] 技术研发方向 - 敏感肌美白仍是行业核心技术瓶颈 传统美白成分刺激性较强难以兼顾有效与温和 [5] - 溪木源研发重点放在敏感肌美白领域 推出氧白因成分靶向抑制酪氨酸酶并辅助修护屏障 [5] - 企业瞄准基底膜修护痛点展开布局 包括巨子生物和上海家化等 [4] 产品策略演变 - 敏感肌人群不再满足基础修护 希望实现"修护+美白/抗老/防晒"等多重功效协同 [4] - "分肤护理"理念逐渐被品牌重视 转向更精准的个体化解决方案 [4] - 上海家化持续推进核心品牌战略 旗下六神、玉泽等品牌通过产品线拓展实现显著增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