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投融资爆发式增长,银行如何破解产品、人才、风控三重挑战?
搜狐财经·2025-08-24 14:33

文章核心观点 - 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务稳定性构成威胁,商业银行需建立气候风险评估体系并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1] - 气候投融资是落实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任务的重要机制,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机遇[2] - 2018-2023年全国气候投融资指数持续上涨15.81%至168.55点,年复合增长率2.98%,其中2020-2021年同比增长率达5.31%[5] - 商业银行在气候投融资领域面临产品服务缺乏针对性、统计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难度大、专业人才短缺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重挑战[6][7][9] - 商业银行需从顶层设计、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和能力建设四方面重点发力,以更好服务气候投融资发展[10][11][12][13][14] 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成效 - 气候投融资被定义为"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3] - 2016年气候投融资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式提出,2022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含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3] - 2020-2024年期间出台多项顶层设计政策,包括《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等[4][5] 商业银行面临挑战 - 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气候融资需求的产品服务,现有绿色信贷和碳减排贷款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6] - 气候贷款统计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增设气候贷款相关"数据标签",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对客观统计数据的需求[7] - 气候投融资项目具有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高的特点,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风险管理难度大[9] - 专业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相对薄弱,银行从业人员缺乏气候变化、碳减排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9] - 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碳市场价格波动大,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制约商业银行深入参与[9] 商业银行重点工作方向 - 顶层设计方面:将气候投融资纳入发展战略,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优化信贷政策优先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项目[10][11] - 产品创新方面:开发多样化绿色信贷产品,发行绿色债券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创新碳排放权交易产品、绿色保险等金融衍生品[11][12] - 风险管理方面:建立气候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推动信息披露与透明化按照TCFD框架披露气候风险管理策略[13] - 能力建设方面:培养既懂金融又懂气候的专业团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效率,设立绿色金融研究机构提供智力支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