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量见顶,手机银行App如何破解存量困局
北京商报·2025-08-24 20:09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手机银行用户规模连续三年停滞在6.5亿至7亿区间,用户增长空间基本触顶 [1][7] - 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3分钟降至2.70分钟,使用频次从4.54次降至2.86次,用户黏性持续走低 [1][7] - 行业从增量扩张时代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红利期结束 [7] 银行应对策略:功能升级与整合 - 大中型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启动手机银行App升级或整合,通过功能重构和体验优化寻找增长新空间 [1][3] - 青海银行上线手机银行3.0,推出"超级App矩阵"覆盖个人标准版、简洁版、藏文版以及企业版、商户版、员工版多版本,精准匹配少数民族地区与企业客户需求 [3] - 中国银行升级手机银行鸿蒙版,适配600余项功能并实现鸿蒙、安卓、苹果三端同步迭代,覆盖全品类个人金融服务 [4] -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6.0完成"微服务+微前端"架构升级,实现亿级用户数据"零停机、零感知"迁移,整合五大品牌功能搭建一站式生态圈 [4] - 广东华兴银行将个人手机银行、兴e贷、企业手机银行三大App融合,实现个人与企业金融服务"一触即达" [4] - 珠海华润银行宣布润钱包App将于10月15日停止服务,原功能迁移至华润银行App,打造一站式服务 [4] 创新方向与差异化竞争 - 银行围绕用户差异化需求与体验优化展开创新,安全端整合多重生物识别、实时反欺诈风控,搭配视频银行"面对面"VIP服务 [3] - 头部银行聚焦智能迭代与生态融合,推动App从"交易渠道"向"生活伙伴"转型 [4] - 国有大行应构建全场景生态,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政务、教育、养老等高频领域 [8] - 股份制银行需聚焦特定客群与专业能力,打造财富管理等细分领域优势 [8] - 城商行应强化本地化服务与区域特色,深耕本地民生与中小企业需求 [8] - 民营银行需寻求合规创新与互补性合作,避免与传统银行正面竞争 [8] 行业核心问题与专家观点 - 手机银行核心问题在于用户价值挖掘不足,流量饱和但使用时长、频次下滑,传统服务模式吸引力减弱 [5] - 同质化根源是创新路径依赖与场景渗透不足,金融服务未能有效嵌入用户日常生活高频场景 [5] - 真正差异化的竞争力应建立在用户行为理解与生态构建能力之上,而非表面功能的堆砌 [5] - 银行整合与升级手机银行App与客户生活以手机为最重要载体有关,同时满足监管对保护用户数据隐私要求趋严的背景 [6] - 手机银行单纯依靠场景融入、金融科技优化提升便捷性,更多是助力存量用户挖潜,对吸引增量用户的作用有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