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宣布拟使用不超过138.3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和证券投资 规模超过公司总市值11% 同时终止15.38亿元锂电池电解液项目 引发市场对其资金使用策略和治理结构的质疑 [1][2][4][7] - 公司近年证券投资累计亏损超70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沪指上涨2.76%背景下仍亏损268.55万元 远逊大盘表现 [8][9][10][11]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下滑 研发投入连年缩减 与高昂的高管薪酬及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 [15][17][18][19][21][23] 资金使用计划 - 拟使用不超过120亿元进行委托理财 范围包括结构性存款 收益凭证 大额存单等 单笔期限不超过36个月 资金可滚动使用 [2] - 拟使用不超过18.306亿元开展证券投资 含子公司15亿元设立专项投资主体 投资方式包括新股申购 股票债券投资等 [4] - 两项投资合计138.3亿元 超过公司最新总市值123.7亿元及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45亿元 [1][7] 投资业绩表现 - 2022至2025年上半年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1910.06万元 576.27万元 -881.54万元及-268.55万元 [9] - 持有申达股份最初投资成本5060万元 累计亏损1430万元 亏损幅度近30% 持有朗诗绿色管理累计亏损5765.6万元 [8][10] - 截至2025年上半年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为-7195.60万元 [10][11] 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6.3亿元同比增长5.46% 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10.85% 但仍低于2022年同期水平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2022年36.57亿元降至2024年16.87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流出2.15亿元虽同比改善但仍为负值 [15][17] - 研发费用连续缩减 2022年1.27亿元至2025年上半年0.36亿元 同比降幅分别为30.64% 14.02% 5.27% [18] 治理结构关注点 - 高管薪酬水平较高 总裁助理孙凌年薪775万元 副总裁朱荣华680万元 多名高管年薪超500万元 [21][23] - 销售费用维持数十亿元规模 与研发投入缩减形成对比 [19] - 终止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 总投资额15.38亿元 [1]
热搜爆了,“越理越亏,越亏越理?” 江苏国泰138亿理财炒股计划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