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框架 - 修订后安全生产法明确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需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该义务不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 [1][3] - 人社部 全总等8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提出强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劳动保护 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2] -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不同气温条件下室外露天作业时长进行具体规定 [2] 平台防暑措施现状 - 美团从7月1日起分批次为全国300多万骑手提供"防暑险" 并在高温时段随订单发放高温关怀金 [2] - 各平台根据行业特点出台高温补偿举措 包括调整配送范围 优化路线 提供配送补时服务及剔除不合理差评 [1][2] - 平台高温补贴多采用随订单小额分次发放模式 金额与上线时间 接单数量 订单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4] 用工关系认定 - 多数平台以服务协议替代劳动合同 通过"去雇佣化"用工方式模糊处理劳动关系 [3] - 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认定 应基于用工事实进行实质审查 综合考量劳动管理 报酬构成等要素判定劳动关系 [4] - 网约货车司机与企业虽无书面合同 但因企业制定奖惩规则实施管理 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 [4] 权益保障挑战 - 高温津贴发放须以劳动关系为前提 但平台经济下多数劳动者无直接劳动合同关系 [3] - 专送骑手 众包骑手 代理商骑手等不同类型骑手用工模式和收入结构不同 福利待遇情况不一 [3] - 部分司机反映平台高温补贴领取条件与低价订单绑定 "领了补贴反而更不划算" [4] 制度优化方向 - 应探索多样化高温补贴发放方式 公开发放标准和计算方式 接受社会监督 [1][5] - 广东省规定符合条件劳动者可领取每月300元高温津贴 总金额达1500元 覆盖建筑工人 环卫工人 外卖骑手等多群体 [5] - 各地工会加强高温劳动保护监督检查 与多部门协同发出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 督促企业落实防暑降温责任 [5] 从业人员规模 - 外卖骑手超过1000万人 网约车司机达700万人 快递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人 [1]
新就业群体需更多务实“凉”策
经济日报·2025-08-25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