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1] - 生态环境部门需通过重塑工作理念 转变治理方式 发展环保产业等系统化举措 深度融入并有效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1][2][7] 工作理念重塑 - 生态环境部门需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引领 超越传统"约束—应对"模式 构建"引导—赋能"新范式[2] - 配合开展全面深化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大规模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金融等跨部门工作[2] -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全覆盖的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将优化理念渗透到环评审批 执法效能 智慧监管 数据共享 政务公开 企业诉求回应 宣传教育等业务领域[3] - 推行"七个一"环评审批措施 包括一张蓝图 一张表单 一个专员 一体推进 一个机制 一网通办 一张清单 实现全链条监管和服务提质增效[3] 治理方式转变 - 通过生态环境标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促进生态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 以环境标准作为创新催化剂[4] - 山东省以"四减四增"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减少落后产能 减少煤炭消费 减少公路运输量 减少化肥使用量 增加新动能 增加清洁能源比重 增加铁路运输量 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4] - 发挥绿色金融引导作用 强化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 烟台市构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 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5] - 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要素资源配置政策 打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平台与产业招商系统 实现项目选址—环境合规—政策匹配一键研判[5] - 完善能耗 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效率标准 推动高耗能设备绿色替代 探索"环境执法+帮扶"服务路径 利用大数据 物联网 人工智能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6] 环保产业发展 - 环保产业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支撑 我国环保产业营收规模近年来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7] - 2023年烟台市环保产业营收达1929.20亿元 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7] - 推动环保产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 集群化转型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8] - 发展膜技术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高效催化剂 先进监测设备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8] - 发挥环境咨询 碳资产管理等绿色生产性服务业作用 为全社会绿色转型提供专业化服务[8]
从转变工作理念入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中国环境报·2025-08-25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