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溢价与港股近期表现 - AH溢价指数于8/15降至122.6 创2019年5月以来新低 反映港股流动性无虞 [2] - 6/11-8/22期间恒生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8个百分点 恒生科技跑输创业板指27个百分点 [2] - 76%的AH两地上市股H股跑赢A股 平均超额收益约10个百分点 钢铁/非银/通信等行业H股超额收益超25个百分点 [2] 港股弱势的结构性原因 - 港股软件服务及传媒行业市值占比达57%(A股仅23%) 科技权重板块拖累整体指数 [3] - 互联网企业因外卖业务补贴战导致盈利预期下修 AI应用端催化阶段性熄火 [3] - A股受算力政策/芯片销售松动/宏观主题催化更直接 港股科技稀缺资产表现疲软 [3] 港股估值水平分析 - 恒生指数PE(TTM)为11.5倍 恒生科技为21.4倍 较2021年高点仍有空间 [6] - 恒生指数历史估值分位数为58% 恒生科技为20% 低于标普500(93%)/德国DAX(79%)/富时100(78%) [6] AI技术突破的催化作用 - OpenAI于8/7推出GPT-5 DeepSeek于8/21发布V3.1模型 提升思考效率与Agent能力 [8] - 国家发改委将投放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 [8] - 港股科技龙头在AI产业链覆盖模型开发/商业应用/终端生态 具备先发优势 [16] 资金面积极因素 - 5-7月末长线外资流入677亿港元 短线外资流入162亿港元 [12]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70% 年内或降息2-3次 推动外资回流 [12]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超8800亿元 预计全年净流入规模超1.2万亿元 [14] - 主动公募全年增量预计2000-3000亿元 险资增量预计2500-4000亿元 [14] 行业配置方向 - 恒生科技板块受益于AI产业周期 存在错杀修复机会 [16] - 港股红利资产受政策强化分红及低利率环境支撑 [16] - 新消费与创新药类资产具备稀缺性优势 [16]
国泰海通:年内继续看好港股的三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