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迷你的力量,为什么饮料冰淇凌都在变小?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US:KO) 36氪·2025-08-25 08:10

迷你为什么是一种重要创新 今年夏天,我身边的人几乎都买了盒马的一款mini巧克力甜筒冰淇淋,并积极向我安利。 因为它非常小,一支只有42g,而且甜筒里的雪糕只有一点点,完全戳中了爱吃可爱多脆皮尖尖最后一口的用户群体。几口就吃完了,几乎没有热量心理 负担。 光明的冰砖也变成了"冰格",一块30g,一两口的分量,甚至被开发出了新吃法——早上咖啡里放一颗当雪顶。 中街的mini亲子分享装,更是一支只有20g,令人忍俊不禁。 "迷你",是一人经济之上更加极致的形态。一人份的产品,满足的是单个人的温饱,但迷你,则应该意味着选择更加丰富、单个负担更低的产品。 打开本土的生鲜电商平台,原本就比山姆分量小的烘焙、甜品,如今进一步mini化,变成了2颗装、1颗装。 以往并非没有mini冰淇淋、mini零食,不过近一段时间,这种风潮似乎越来越强盛。 去年年中,可口可乐中国再推248ml的口袋瓶。多年前可口可乐就推出了200ml的mini罐,当时的理念是"健康"。 新的考量则是让消费者觉得更便宜,"契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降低消费者初次尝试门槛"。这也是可口可乐在疫情后的重要策略,当消费者担心支出 时,"包装创新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