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品被厂商“抛弃”,用户的“自救权”该如何保证
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现状 - 消费电子领域新品推出频率高 每年 每个季度 每月均有大量新品面世[1] - 成功产品能为厂商带来持续收益 促使厂商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并提供长期售后与系统更新支持[1] - 存在部分产品因高价低配或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失败 甚至先进理念产品也可能因外部因素遭遇销量滑铁卢[3] Spotify Car Thing产品案例 - Spotify于2022年推出首款硬件Car Thing 专为无联网功能的老款车型设计 通过旋钮按键交互提升驾驶安全性[7] - 设备支持将网络音乐传输至车机音响 或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实现无线音乐播放功能[7] - 产品在用户群中口碑良好 但因目标用户群体(无车机联网功能车型)规模过小导致销量不佳 上市不足1年即停产[9] - 设备采用云电脑式设计 依赖官方服务器运行 停服后基本丧失功能[10] 项目终止后的用户权益处理 - Spotify采取退款措施 向购买设备的消费者进行全额退款[12] - 公司将部分代码与工具移交开源社区 允许开发者创建替代系统[12] - 开源社区开发出多个替代系统 如Nocturne V3固件不仅恢复在线播放与蓝牙功能 还新增本地音乐播放等增强功能[14][15] - 用户最终零成本获得设备并持续使用 权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16] 行业普遍做法与改进建议 - 类似Spotify的圆满处理案例在行业中属凤毛麟角 多数厂商选择直接放弃不盈利项目[18] - 厂商可能因技术专利问题不愿公开代码 但仍可通过解锁BootLoader或放开固件限制等方式延续设备生命周期[20] - 用户购买产品后应享有自由使用权 厂商不应因自身停止维护而剥夺用户对设备的控制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