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一盒牛奶的“碳中和”之旅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04.8亿元 全国牛奶产量4079.4万吨[3] - 乳业横跨一二三产业 涉及养殖 加工 消费等多个环节 碳减排难度极高[3] - 行业持续提升产业素质 民族奶业竞争力增强 并迈向绿色低碳发展[3] 公司低碳实践 - 公司通过碳盘查发现上游牧场碳排放占比达80%-90%[3] - 在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为1.2万头奶牛实施海藻粉饲料 益生菌配方 基因筛选等低碳措施[3] - 建设5家零碳工厂 推出6款碳中和产品[7] - 采用热能回收技术年节约标煤5000多吨 改良除菌工艺年节电量可供900多户四口之家使用[6] - 使用低碳包装材料使牛奶盒碳排放下降20%[6] 生产技术突破 - 液态奶生产车间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灌装机每秒灌装11盒牛奶[4] - 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实现减排[6] - 构建智慧乳业生态 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6] 产品与消费 - 每提10盒碳中和牛奶可减少约8.5千克碳排放 相当于一棵树年碳吸收量[6] - 提供碳中和牛奶 碳中和奶粉 碳中和奶酪棒等多品类产品[9] - 通过差异化特色产品推动消费者观念转变[8] 产业链布局 - 呼和浩特市汇聚近200家规模以上乳制品相关企业 培育两家千亿级乳品加工企业[8] - 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协同发展 通过种草置换碳配额并提供饲草[3] - 需持续加强供应商管理 标准制定 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