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省域实践的江苏探索
中国环境报·2025-08-25 08:27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框架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省域资源禀赋深度融合 形成省级立法+地方标准+区域协同制度创新链 [2] - 率先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和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2] -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机制 出台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纲领性文件 形成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体系 [2] 空间布局与产业协同 -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 促进绿色空间 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精准匹配 [3] - 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太湖明珠 美丽海湾等七大生态区域 形成差异化生态空间格局 [3] - 苏南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苏中苏北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沿海生态走廊 [3]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 建立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机制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 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绿岛等制度创新 激励企业主动减排 实现治理从末端管控向源头防控转型 [3] 财政投入与市场机制 - 近十年全省财政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与保护治理资金超过3800亿元 [4] - 创新环保贷 环基贷等绿色金融产品 2024年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5万亿元 [4] - 碳市场交易量居全国前列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和生态银行机制 将太湖生态岛等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5] - 通过生态修复与保护 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5] 区域协同治理 - 建立长三角生态环保协作小组 设立41个跨界断面水质联合监测与污染协同处置机制 [5][6] - 与上海 浙江 安徽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显著提升跨界河流水质 [5][6] - 南京都市圈生态基础设施跨域共建取得突破 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一体化 [6] 产业结构转型 - 累计关停化工企业超过5000家 化工园区数量从54个压减至29个 [6] - 近5年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5.8万家 腾退工业用地23万亩 [6] - 常州市通过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 [6] 新兴产业发展 -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常州动力电池 盐城海上风电等产业集群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 [6]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50%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41.8% [6]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5年全国第一 新三样产品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6] 公众参与机制 - 推出环境圆桌会议 生态损害赔偿公众评议等共治机制 环境信访总量连续7年下降 [7] - 通过无锡碳普惠平台 苏州生态存折等实践 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