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 [1][4] - 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 [1][4] - 扣非净利润42.73亿元,同比增长22.43% [4] - 经营现金流净额43亿元,同比增长41.80% [12] - 连续三年保持中期营收净利双增态势 [2][4] 创新药业务表现 - 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60.66% [2][7] - 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7] - 收到MerckSharp & Dohme对外许可首付款2亿美元 [2][7] - 收到IDEAYA对外许可首付款7500万美元 [2][7] - 瑞维鲁胺、达尔西利等医保内创新药收入快速增长 [7] - 艾瑞昔布、吡咯替尼等早期创新药通过新适应症扩大应用范围 [7]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占营业收入24.56% [2][10]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超26% [10] - 拥有大中华区授权发明专利1125件,欧美日等国外授权专利797件 [2] - 2025年上半年递交5项创新药新药上市申请(NDA/BLA) [10] - 2022年至2025年6月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1192篇同行评审论文 [10] - 自研管线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3][12] - 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1.32亿元专项基金(公司投入1.2亿元) [12] 产品管线与战略定位 - 已在中国获批上市23款1类创新药及4款2类新药 [10] - 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10] - 4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10] - 全面覆盖肿瘤、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高需求治疗领域 [12] - 定位为根植中国、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制药企业 [10] 仿制药业务表现 - 集采仿制药销售收入略有下滑 [8] - 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等优质仿制药实现较快增长 [8] - 整体仿制药业务收入实现小幅提升 [8] 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 [5]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5.56亿元,同比增长12.53% [5] - 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36.90% [5]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5.76亿元,同比增长24.88% [5] - 第二季度营收及净利环比均实现明显增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