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政策框架与实施路径 - 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 实现稳定收入能消费、无后顾之忧敢消费、优质环境愿消费的良性循环 [8] - 部署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服务消费提质等专项行动 形成全方位提振消费合力 [5][6] - 针对性解决消费能力、供给质量、消费环境等制约问题 释放国内大循环潜力 [5] 消费能力提升措施 - 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9] -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健全资本市场稳市机制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9] -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精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培育新业态就业增长点 [9] - 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发展林下经济等多渠道增收 [9] 社会保障体系强化 - 建立健全分级育儿补贴制度 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至灵活就业人员 [10] - 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扩面提标学生资助政策 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10] - 完善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 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扩大新业态人群养老保险覆盖 [10] - 动态调整医保目录 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 [10] 供给端提质扩容举措 - 培育"文化+""旅游+""体育+"特色消费场景 拓展乡村旅游业态 发展新型文化消费 [11] - 扩大适老化产品服务供给 培育旅居养老等产业 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11] - 推动"餐饮+"多业态融合 拓展家政服务 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1] - 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品类 加强农村居民定向补贴 推行多样化换新模式 [12] 大宗消费与外贸升级 - 加快保障房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 完善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服务 [12] - 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后市场消费 发展共享汽车新业态 培育二手车市场 [12] - 优化过境免签政策 完善入境移动支付等服务 开发多样化入境旅游产品 [12] - 扩大电信/金融/文化/医疗领域市场准入 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12] 新型消费增长点培育 - 鼓励国内外品牌举办首发首秀首展 引入品牌首店等新业态 [13] - 完善冰雪产业体系 增加高水平赛事供给 研发冰雪娱乐融合项目 [13] - 深化AI/大数据/物联网消费应用 发展直播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 [13] - 打造绿色物流/出行等消费场景 发展节能环保融资等绿色服务 [13] 国货潮品与消费场景创新 - 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设计研发 鼓励老字号开发跨界联名产品 [14] - 培育国货高端品牌 开发具民族特色文化底蕴产品 [14] - 完善国货出海服务平台 打造跨境电商+海外仓立体网络 [14] - 应用AI大模型技术 匹配多元消费需求与资源 打造跨界融合新场景 [14] 消费环境优化建设 - 推动县域商业建设 延伸冷链物流至农村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15] - 推动老旧商圈向智慧商圈转型 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 [15] - 完善绿色消费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政策 实施绿色低碳投资价格政策 [16]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消费信贷/保险服务 完善消费分期付款制度 [16] 市场监管与权益保障 -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整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 [16] - 强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监管 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 [16] - 建立健全新业态信用评价体系 加强电子商务/预付式消费等领域信用监管 [17] - 完善异地消费维权协作机制 健全小额纠纷快速裁决及惩罚性赔偿制度 [17]
打好“组合拳” 形成提振消费合力
搜狐财经·2025-08-25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