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业收入143.04亿港元 同比下降8.4% 归母净利润22.07亿港元 同比下降10.1% 略低于预期22.58亿港元 [1] - 净利润下降主因包括人民币升值导致汇兑损失4.28亿港元(对比1H24汇兑收益2.31亿港元)及危废固废项目停运产生资产耗损1.13亿港元 [1] - 派发中期股息9.21亿港元 对应每股股息15港仙(同比提升1港仙) 分红比例41.8%(同比提升6.8个百分点) [1] 运营数据表现 - 垃圾处理量近2900万吨 同比增长2% 发电量148亿度 同比增长9% 供热量380万吨 同比增长32% [1] - 环保能源板块垃圾发电入炉吨发460度 同比增长3% 综合厂用电率14.7%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2个项目获批调增处理费 [1] - 绿色环保板块生物质燃料收购单价同比下降8% 绿证交易量较2024年全年增加近2倍 [1] - 环保水务污水处理量8.35亿立方米 同比持平 12个项目光伏设施投运 预计年供绿电2000万千瓦时 [1] 海外业务拓展 - 在乌兹别克斯坦落实2个垃圾发电项目 新增处理规模3000吨/日 总投资约22亿元人民币 [2] - 在泰国 印度 马来西亚承接设备供货轻资产服务 中标泰国设备采购项目合同额1.56亿元人民币 [2] - 通过投资运营与设备供货双模式开拓中亚及东南亚市场 [2] 现金流与股东回报 - 2024年自由现金流40.4亿元人民币 为2003年以来首次转正 1H25自由现金流约20亿元人民币 [2] - 资本开支高峰已过 受益化债政策及国补回款改善 自由现金流具备持续提升空间 [2] - 中期股息同比提升1港仙 现金流改善为股东回报奠定基础 [1][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3.92/35.39/36.87亿港元 下调幅度3%/4%/2% [2] - 对应2025-2027年EPS为0.55/0.58/0.60港元 [2] - 给予2025年9.7倍PE估值(前值8.4倍) 目标价5.34港元(前值4.79港元) [2]
光大环境(0257.HK):H1发电量同比增长9% 中期股息提升1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