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展 - 中国期货市场持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注入动力 通过举办国际论坛探讨开放路径与前景 [1] - 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 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2]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增期货客户41万个 境外客户较2022年同期增长63% 已有全球39个国家或地区交易者参与 [3] 郑州商品交易所国际化实践 - 郑商所推动聚酯和油脂油料期货品种全面向境外交易者开放 形成以境内价格为国际定价参考的贸易新模式 [4] - PTA期货开放中优化交割规则 增加保税交割和出口型车船板交割方式 配套增设保税交割仓库和车船板服务机构 [5] - 油脂油料品种深化对外开放 2021年将进口菜粕纳入交割范畴 进口菜粕仓单注册量占比达54% 2023年初推动菜油等品种一体化开放 [6] 价格影响力与产业融合 - 对外开放是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有效避险工具和公平价格基准 [3] - "郑州方案"根植于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融 推动期货市场从交易场所升级为产业枢纽 [7] - 郑商所将本土优势品种推上亚洲定价基准舞台 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刻下中国印记 [7] 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合作 - "郑州价格"在RCEP和"一带一路"贸易中应用范围扩大 是国家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塑的体现 [8] - 通过分品种推进、分层次开放等差异化策略应对监管制度对接差异和汇率波动风险 [9][10] - 期货市场国际化需建立在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 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10] 外资机构参与与业务机遇 - 外资机构直接参与原油、铁矿石、PTA等国际化品种交易 增加手续费收入 与中资企业合作空间巨大 [12] - QFI政策放宽、外汇管理优化、保证金币种多元化降低境外客户入市成本 创造新业务增长点 [12] - 摩根大通期货业务重点转向"引进来" 深度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 [14] 产业应用与风险管理 - 嘉利高运用瓶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锁定跨境价格风险 推动PTA买家从固定价模式转向期货定价模式 [13] - 翱兰农业利用期货期权工具在跨境贸易中对冲价格风险 降低风险敞口并扩大期现业务规模 [13] - 全球瓶片市场需求展现韧性 中国市场需求占全球29% 成为推动全球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 [12] 市场地位与全球影响 - 中国占全球场内商品期货市场成交的66% 郑商所是世界第一大商品交易所 [15] - 亚洲交易所逐步主导全球商品交易 中国在农产品期货领域影响力持续攀升 [13] - 中国期货市场通过深化开放优化规则 成为全球产业链稳定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支撑 [15]
中国期货市场吸引力持续攀升,全球机构共探开放合作新机遇
第一财经·2025-08-25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