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特区45年:天际线拔节、产业跃升,不变的是改革初心与领跑底气
每日经济新闻·2025-08-25 18:45

深圳经济特区45周年发展成就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 从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 创造了"深圳速度"和"创新之都"的奇迹 [1] - 城市地标从国贸大厦演变为660米高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天际线延伸至深圳湾和前海区域 [1][4] - 前海合作区2024年GDP达3008.8亿元 同比增长8.6% 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 增长10.1% [11] 产业升级与转型 - 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三来一补"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 涵盖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和低空经济等领域 [1][6] - 1987年出台全国首个科技企业扶持政策 催生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 [6] - 2019年深圳高新区扩至159.48平方公里 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核心引擎 [6] - 西门子磁共振公司在前海保税区维修超2000个磁共振线圈 货值超6000万元 [4] 创新政策与科技发展 - 海关推动磁共振零件纳入"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 突破零部件进口政策限制 [4] - 实施"空侧直通"监管模式 货物转运效率提升约70% 实现"一次装卸、一次入库、一次交接" [11] - 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加速布局 聚焦基础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7] 物流与贸易效率提升 - 前海合作区2025年1-7月进出口总值4100亿元 同比增长5.53% [9] - 空港智慧物流改革使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 实现无感识别和智能分流 [10][11] - 罗湖海关首创"红绿通道"旅检模式 深圳机场仅用2年4个月建成通航 [9] 对外开放与外资集聚 - 前海合作区2024年进出口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 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 增长7.4% [11] - 前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港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 [11] - 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率先在前海落地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