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了,我被手机当成AI了
产品定位与战略转变 - Pixel 10系列被定位为专属于Gemini AI的硬件载体,手机基础功能(如通话、摄影)退居次要地位[8][11][12] - Google从"对Android系统足够认真"转向"对AI足够认真",硬件形态不再需要重大变革[9][11] - 公司放弃硬件创新,采用保守设计策略,四款新机(10/10 Pro/Pro XL/Pro Fold)除台积电处理器外无硬件亮点[2] AI功能实现与用户体验 - 新AI功能(Camera Coach、Magic Cue、Gemini修图)均需用户先执行操作才会触发,而非主动代理执行[17][19][20] - Camera Coach功能需手动开启,通过AI拍摄照片后生成构图建议,操作流程打断用户体验[20][21] - AI运行逻辑与用户期待存在偏差:用户需为AI提供信息而非AI主动整合资源,形成"用户成为Gemini代理"的反向关系[21][22][24] 发布会与产品展示 - 发布会呈现零碎场景信息,未能清晰展示产品升级重点,被形容为"Google年会"而非产品发布会[4][6] - 产品力普通,硬件无突破性创新,影像能力甚至有进有退[2] - 售价799美元的设备被定义为"AI入口",而非传统智能手机[11] 行业影响与潜在风险 - 可能为手机厂商树立不良先例:强调AI进步的同时放任硬件基础发展[24][26] - 与Rabbit R1、Humane AI Pin等专用AI设备相比,Pixel方案更实用但缺乏革命性[12] - 产品定位模糊化:既非传统Pixel用户期待的设备,亦非AI用户理想的AI手机形态[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