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缩减收益下行“非标大户”华泰资产待转型
中国经营报·2025-08-25 20:27
行业整体趋势 - 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数量从2021年528只持续下降至2024年375只 登记规模从2021年9650亿元收缩至2024年6177亿元[3] - 2025年上半年行业登记保债计划137只同比减少23% 登记规模2122亿元同比下降24.5%[3] - 行业转向股权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双轮驱动 上半年股权投资计划登记数量同比增120%达11只 规模268亿元同比增188% 保险私募基金登记规模250亿元同比增524.9%[7] 华泰资产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登记保债计划17只规模245亿元 位居行业数量与规模双第一 但规模仅为2024年全年750亿元的32.67%[1][3] - 公司保债计划存量规模1794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二 2024年上半年登记规模超400亿元[2] - 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登记2只支持计划规模100亿元 位列行业第六 上半年未登记股权类产品[9][10] 产品收益率变化 - 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平均收益率从2015年6.61%降至2023年4.65% 连续三年下降[6] - 2025年新登记产品收益率降至3%+水平 部分优质资产项目收益率跌破3%至2%+区间[6] - 具体案例显示华泰资产产品收益率从2019年5.1%降至2024年3.25% 2025年2月进一步降至2.85%[7] 业务转型方向 - 保债计划未来将聚焦绿色基建、数据中心等现金流稳定的新型基础设施[7] - 行业增长动能转向股权投资与ABS双轮驱动模式 上半年保险ABS登记规模1800.96亿元同比上升46.15%[7][8] - 监管趋势推动非标转标 基础资产准入趋严 风险责任压实 适应实体经济从债务驱动向资产驱动转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