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风险管理成为核心主题 各方一致认为开放是市场发展的关键路径 并已取得显著成果 [1][2][6] - 期货市场通过品种创新和制度优化 显著提升全球大宗商品定价能力 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3][4][7] - 政企协同机制强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郑州期货产业园的建设为产业集聚提供系统支持 [12][13][14] 对外开放成果 - 截至2025年7月底 境内已有24个特定对外开放品种 覆盖能源、金属、农产品、航运等领域 [3] - 摩根大通期货、瑞银期货、摩根士丹利期货等已实现100%外资持股 [3] - 截至2025年6月 境内期货公司共设立境外一级子公司22家、二级子公司39家、三级子公司6家 注册地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 [3] 定价模式转变 - 部分跨境合约从传统"CBOT价格+基差"模式转向"ZCE价格+基差"模式 如菜籽粕、菜籽油和花生期货 [4] - 企业直接参考郑商所期货价格点价 例如PTA、短纤、瓶片业务 缩短谈判时间并减少纠纷 [7] - 欧洲出口商使用"郑商所菜籽油期货价格+基差"锁定收益 [4] 企业实践案例 - 嘉利高运用瓶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锁定跨境价格波动风险 并推动PTA买家从固定价转向期货定价 [4] - 厦门国贸石化通过中国期货市场为出口定价及开拓东南亚市场 [10] - 翱兰农业认可中国期货市场开放成效 推动国际贸易定价模式转变 [4] 政策与制度创新 - 监管机构计划稳步增加特定品种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6] - 郑商所将落地PTA保税交割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品种 并推动聚酯期货板块整体对外开放 [7] - 推动与境外交易所结算价授权合作 提升全球定价影响力 [7] 论坛价值与影响 - 论坛参会者结构变化 采购、销售、生产计划等业务部门参与 表明期货工具渗透企业经营核心环节 [9] - 提供"点、链、面"结合方案 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产业链协同避险和行业共性问题 [10] - "保险+期货"从农业延伸到国家物资储备、工业原材料保供等领域 [10] 政企协同与基础设施 - 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出台文件支持郑商所优势再造 打造期货类专门园区 [12][13] - 郑州期货产业园位于郑东新区北龙湖北岸 设立6大配套服务中心 提供全周期专业化服务 [13] - 论坛成为政企协同关键纽带 明确政策信号和工作方向 [14]
描绘对外开放新蓝图 凝聚服务实体新共识——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纪实
期货日报网·2025-08-26 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