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战略意义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大国参与全球分工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优势 也是实现长期和全局目标的重要基础[1] - 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 公平竞争 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2] - 通过加快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有效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量平衡 供给与需求结构匹配 投资与消费关系协调[2]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释放机制 - 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扩大总体市场规模 有效放大"本地市场效应" 摊薄产业发展固定投入并降低技术研发成本[3] - 统一国内市场的设施 标准和规则 实现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和共享使用 避免经济发展重复投入[3] - 推进形成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 商品和服务市场 丰富和拓展产业发展应用场景[3] 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协同优化 -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和市场监管公平 降低全国性交易成本并解决跨区域委托代理难题[4] - 破除区域壁垒和清理歧视性政策 大幅降低企业跨区域生产经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4] - 协同推动资源配置效率与市场交易公平性的双重提升 实现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4]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 国内市场规模越大对全球要素资源的虹吸效应越大 内部市场连通性越好参与全球分工的成本越低[4] - 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基础 破除市场分割提高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性和协同性[4] - 借助制度型开放增强国际循环质量 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4] 建设阶段的重点转变 - 从"立柱架梁"进入"积厚成势"新阶段 重点解决影响政策落实的制度性 结构性 系统性矛盾[5] - 从"制度建设"转向"同步建章立制与系统落实"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和市场监管执法[6] - 从"物理联通"转向"协同高标准联通与规则统一" 强化各地区基础性制度的统一性[7] 深化改革的具体方向 - 推进跨区域市场一体化监管 实现异地政府服务部门信息共享 资质互认 执法互助[9] - 引导各部门和地区分领域出台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制定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的监管规则[9] - 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设立差异化考核标准[10] 制度型开放的推进措施 -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11] - 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在全国加快复制推广成功经验[11] - 推进内外贸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11]
曾铮: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经济日报·2025-08-26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