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述 -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是一种基于软件机器人或人工智能(AI)工作者的技术,通过模拟人类在计算机上的操作,自动执行重复性高、规则性强的任务 [2] - RPA 利用用户界面(UI)和表面级特征组合,创建自动处理常规性、可预测数据转录工作的脚本,从而替代人工完成低价值、重复性的工作流程,提升效率并减少错误 [2] 行业发展历程 - 我国 RPA 行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崛起阶段、市场竞争加剧阶段、技术整合与创新阶段 [4] - 2001年,基于抓屏技术与工作流程自动化技术开发而成的按键精灵软件出现,成为国内最早的 RPA 产品 [4] - 弘玑(2015)、云扩科技(2017)、金智维(2016)等本土企业集中成立,推动技术国产化 [4] - RPA 与 AI、低代码等技术深度融合,开启超自动化新时代 [4]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开发工具、云服务等技术与工具 [6] - 产业链中游为 RPA 软件与平台供应商 [6]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金融、制造业、政务、医疗健康、电商与物流等领域 [6]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 RPA 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7.9亿元,同比增长35.80% [1][10] - RPA 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金融、制造业、医疗保健、零售与电商、政务与公共部门等多个行业 [1][10] - 在金融行业,RPA 被广泛应用于财务报表生成、贷款审批、反洗钱监控等场景 [1][10] - 在制造业,RPA 用于采购订单处理、质量检测报告生成、供应商对账等 [1][10] - 在医疗保健领域,RPA 应用于患者预约安排、治疗周期监控等 [1][10] 技术融合与趋势 - RPA 技术正与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高级别的认知智能和更复杂的业务流程优化 [1][10] - 实在智能等厂商将 OCR、NLP 与机器学习融入 RPA,实现了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的突破 [1][10] - RPA 产品的云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以满足企业对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的需求 [1][10] - RPA 技术正从规则驱动向认知智能跃迁,生成式 AI 与低代码平台的融合成为核心驱动力 [18] - 未来,RPA 技术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云原生架构和低代码开发模式 [21]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金智维、艺赛旗、来也科技、实在智能、弘玑等厂商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12] - 金智维凭借其在金融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在 RPA 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12] - 艺赛旗在 RPA+AI 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尤其在流程挖掘方面表现突出 [12] - 金智维服务包括国有六大行总行在内的1000+政企,并在2020年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2021年完成B轮逾2亿元融资,2023年完成C轮近5亿元融资 [13] - 艺赛旗服务的客户超1000家,覆盖金融、通信运营商、能源、电力、制造业等垂直行业 [15] 应用案例与效益 - 在金融行业,工商银行部署1700个 RPA 场景,年节省3万人年成本 [20] - 在制造业,宇通客车通过 RPA 将订单处理时间从20分钟压缩至3分钟 [20] - 在政务领域,北京密云区政务局利用来也科技 RPA 实现无纸化审批,录入时间压缩90% [20] - 在医疗领域,RPA 带动挂号患者等待时间减少60% [2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现价 GDP 为16.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4% [8]
研判2025!中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技术融合AI与云化趋势推动RPA升级,助力各行业自动化革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