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融合的核心观点 -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互为前提,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呈现融合趋势 [1] - 融合的核心在于量化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利用信用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1] -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 生态信用体系的内涵与应用 - 生态信用体系是对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估制度 [2] - 通过建立统一评价标准和信用评级体系,对企业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 [2] - 生态信用评价结果可应用于信用风险评估、生态资源资本化及实现“两山”转化等领域 [3] - 评价结果可作为市场经济信号,用于绿色金融的识别、定价与激励,并关联优惠政策以实施差异化管理 [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提出探索建立生态信用行为激励机制,将企业降碳、减污、扩绿等表现作为贷款审批、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 [2] - 根据《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未来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的绿色金融体系 [2] - 中国规划在2026年完成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在5年后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 [5] 技术赋能与数字化基建 - 融合技术主要涉及评价体系应用、数字化基建及两者的协同创新 [3] - 数字化基建是支撑新业态的新型基础设施,运行基础是新一代信息数字化技术 [4] - 绿色数字化基建会推动新兴技术创新,促进信用产品智能化水平提高 [4] - 政府部门将开发各级数字“生态神经末梢”和“生态信用大脑”,以规范信用评价与应用 [4] 当前挑战与应对策略 - 当前融合面临数据、技术和制度等技术挑战 [5] - 需加强跨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立政府层面的生态信用平台 [5] - 应完善生态信用体系,使其全面覆盖生态主体,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6] - 需创新生态领域的信用评级、信用评价、信用报告等业务模式,完善信用信息支持的融资增信机制 [6] 产品创新与市场发展 - 未来碳金融产品创新将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方向 [2] - 需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完善生态资本交易机制,优化投资组合 [6] - 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和形态需更丰富多样,解决“绿而不普”和“普而不绿”的问题 [6] - 鼓励将生态公益业务与各种相关高收益业务有机结合,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提供定制化环境治理方案 [7]
如何推动生态信用与绿色金融加快融合?
中国环境报·2025-08-26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