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推进“三北”工程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发展网·2025-08-26 10:29

国家战略定位与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明确该工程为国家重大战略,涉及生态安全、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 - 政策支持包括财税和土地政策,鼓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赢 [1] - 国家林草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工程建设意见并修编总体规划,设立财政专项并全面实行项目化管理 [3] 工程建设成果与投入 - "三北"工程攻坚战两年来累计实施项目415个,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为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 [1] - 甘肃省2024年获得国家下达53个项目,建设任务1148万亩,中央资金41.7亿元;2025年获批58个项目,中央资金40.05亿元 [5] - 兰州市在建项目3个,总投资7.02亿元,总规模122.04万亩;呼和浩特市剩余建设任务156.83万亩,计划2024年11月底全部完工 [7] 三大标志性战役进展 - 东部歼灭战片区:三峡集团与内蒙古联手治理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带动治沙270多万亩;辽宁与内蒙古联合打造科尔沁沙地"千里锁边"林草带,宽度由11公里拓宽至31公里 [2] - 中部攻坚战片区:黄河"几字弯"区域构筑4条防风阻沙带,内蒙古建设三道防线使输入黄河泥沙量减少至150万吨/年 [2] - 西部阻击战片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形成3046公里绿色防护带,民勤县建成380公里防护带阻隔两大沙漠合龙 [2] 区域规划与任务目标 - 新疆"三北"六期规划(2021-2030年)总任务7245.9万亩,其中生态治理1643.7万亩,成果巩固5602.2万亩 [6] - 黑龙江省规划提出6项建设内容,布局3大建设区域和3个重点治理项目(含11个子项目) [6] - 河北省计划提前3年完成核心攻坚区沙化土地治理,提前1年完成六期规划任务,倾斜支持11个县21个重点项目 [5] 治理模式创新与技术应用 - 推广"光伏+治沙""以路治沙"和以工代赈等创新模式,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4] - 坚持科学治理原则,以水定绿、因地制宜,发展节水林草并推行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 [3] - 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划定10个区域推动跨区协同,提升整体治理效果 [3] 监测体系与长效管理 - 国家林草局印发成效监测评价方案,覆盖13个省777个县及新疆兵团,建立年度监测和阶段评估体系 [9] - 监测内容包括建设进度、质量评价和成效监测,中期及末期开展生态、社会和经济效效益评估 [9] - 压实后期管护责任,探索长效机制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工程后期管理 [1] 生态价值转化与未来发展 -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科技示范样板 [9] - 工程从单一防护林建设转向系统治理,从扩绿增量转向质量提升,从分散治理转向区域联防 [8] - 目标2027年完成六期规划70%以上任务,2030年全面完成目标,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9][10]